相传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禅修七七四十九日,开悟成道。成道之后的初七日中,一边享受解脱之乐,同时思惟,应该以何种善巧方便,向众生宣说佛法。 释尊成立教团后,比丘于结夏安居的三个月内,遇有僧团的公事,可以向众告假最多七日,称为「受七日法」。又因比丘不得储积食物过夜再吃,但为有病比丘,作为疗病药物,可以储蓄酥油、生酥、蜜、石蜜(结晶的蜜糖),但不得超过七日,称为「七日药」。以此可知,七日为期的时段设施,至少在世尊住世时,便已流行了。 佛经中,更有提倡以七日为期的修行方法,《大方等陀罗尼经》载:如何修持方等陀罗尼章句? 而云:「若欲行时,七日长斋,日三时桑拿,着净洁衣,座佛形像,作五色盖,诵此章句(咒语)百二十遍,绕百二十匝。」 又于该经卷三,佛告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来诣汝所,欲求陀罗尼经者,汝当教求十二梦王,若得见一王者,汝当教授七日行法。」 天台智者大师,根据这部一共四卷的《大方等陀罗尼经》编说的《方等三昧行法》中,也说:「(僧俗)七众通行,七日要心行法。」又说:「上首七日要心,通于七众,十恶五逆,并得消除。」首七日的修行法,适用于僧俗七众。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云:「欲修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现其人前而为说法。」智者大师《法华三昧忏仪》中,也规定:「于三七日,一心精进。」那是以二十一天为修行期限。 另有如《地藏经》,除了主张最好于亡者初七日内超度之外,并以为当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超度亡灵,是最妥当的。 净土法门的「打佛七」,是依据《阿弥陀经》的「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的经文而设。《观无量寿经》中也有「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的经文。 这种以七天为克期取证的修行活动,甚有意义,值得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