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在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没来由地感到压力与烦恼。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烦恼不仅没有化解或者淡去,反而使得焦虑成为了一种常态。其实,世间人的烦恼,往往源自于欲望。
我们渴求更好的成绩,更高的职位,更优渥的生活,更优质的姻缘,和更优秀的子女,却殊不知这欲望的藤曼在肆虐生长的同时,也将我们紧紧禁锢,让我们彻夜辗转难眠。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就记录着一个佛陀劝说众生了却物欲,断却烦恼的故事:
佛言:善男子!出家菩萨日夜恒常观想:世间舍宅是一切烦恼之所生处。为什么?譬如有人建造八座舍宅,并用各种宝物庄严宅第,舍宅建造完成后,心想:这舍宅是“我”所有,不属于其他人,唯有“我的”舍宅最吉祥,其他人的舍宅都不及“我的”。
由于这人如此地执着“我”,和“我所有”,以此根本执着衍生出各种烦恼,八万四千诸尘劳更相继生起,充满在他的舍宅中。
为什么?这凡夫深深贪着五欲,妻、子、眷属、奴婢、仆役、差使等,因为这个因缘,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怨憎合会、恩爱别离、贫穷衰败、求不得苦。一切众苦,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世世相续,永无断绝。
所有一切苦的产生,不是没有原因,各种大大小小的烦恼是苦的根本。譬如一切财宝因追求而得,若是没有前因,即使追求,也没有所获。
善男子!一切烦恼也是因为追求而有,若灭除追求的因,无量烦恼都能断尽。这个身体是一切众苦之所依,有智慧的人应当生厌离想。如过去世的迦叶如来,曾为禽兽类说法教化:
是身为苦本,余苦为枝叶,
若能断苦本,众苦悉皆除。
汝等先世业,造罪心不悔,
感得不可爱,杂类受苦身。
若起殷重心,一念求忏悔,
如火焚山泽,众罪皆销灭。
是身苦不净,无我及无常,
汝等咸应当,深生厌离心。
当时,无量禽兽等,听闻迦叶如来的教化,当下专注一念,至诚忏悔,即出离恶道,转生兜率陀天,礼敬一生补处菩萨,闻不退法,得究竟涅槃。善男子!诚如迦叶如来所言,此众苦积聚之身犹如舍宅,一切烦恼是舍宅的主人。所以,净信善男子,应发菩提心出家入道,必能解脱一切众苦,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于是,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恒观察,舍宅所生诸烦恼。
如有一人造舍宅,种种珍宝以严饰,
自念壮丽无能比,不属他人唯我有,
工巧所修最殊妙,世间舍宅无能及。
如是分别生执着,以我我所为根本,
八万四千诸烦恼,充满舍宅以为灾。
世间一切诸男女,六亲眷属皆圆满,
以是因缘生众苦,所谓生老及病死,
忧悲苦恼常随逐,如影随形不暂离。
诸苦所因贪欲生,若断追求尽诸苦,
是身能为诸苦本,勤修厌离趣菩提。
三界身心如舍宅,烦恼宅主居其中,
汝等应发菩提心,舍离凡夫出三界。
一般人由于执着五蕴假合之身心为“我”,执着身外物为“我所有”,于是有各种欲求,而烦恼、过患便因此而起。
沉溺于各种欲求的人,虽然能够暂且得到物质的快乐,却殊不知这四大假合之身是苦、空、无常、无我,时刻在生灭变异。有智慧之人,应观身为众苦之本,发心舍离,勤修解脱生死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