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是中国佛教里流传甚广的一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为报母恩,升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所说的一部经。 佛陀慈悲临涅槃前,愍念许多众生尚未悟道,沉浮于苦海,而无依止,特将吾等阎浮提众生,殷勤咐嘱给地藏王菩萨:“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颇有托孤之意。 地藏王菩萨受此重托,而发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藏王菩萨更是一位孝顺的菩萨,其在因地时曾两次示现女身,即婆罗门女和光目女,为救亡母,而发广大誓愿,要度尽一切罪苦作恶众生。以此因缘,古德称《地藏经》为佛门孝经。 《地藏经》虽然讲的多半是事相,但以事显理,暗合道妙。自心能造善,也能造恶,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故知天堂地狱皆是“业感所成所化”。 《地藏经》对每个学佛的人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实际上《地藏经》可以说是四众佛弟子必修的经典。为什么这样提?有没有根据?这里谈谈几点依据。
《地藏经》是佛门的一部孝经
佛门有三部孝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盂兰盆经》、《地藏经》。孝道是佛法的基础,孝亲是做人的基础,度众生就是孝亲的扩大。 《华严经》告诉我们“天下男子是我父,天下女子是我母”。这个就是孝亲的扩充,发展。 反过来说,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能够相信他会爱护众生,会救度众生呢? 所以,离开孝道就没得佛法,佛法就是孝道的扩展和深入。《梵网经》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师长、三宝”。孝顺是至道之法,孝名为戒。这个对于孝道的解释,就非常之透彻了。 这部《地藏经》说,地藏菩萨示现婆罗门女、光目女,孝亲度亲的事迹,地藏菩萨正是以一念孝亲之心,而发展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伟誓愿。 这个就是给我们修行的人作出了典范。父母就是堂上的佛,在家不孝父母,而到庙里头去求佛菩萨保佑自己的独生子女,不可能如愿。
《地藏经》是佛陀的遗嘱
佛陀在圆寂前,有两部遗嘱。一部是《佛遗教经》,《遗教经》重点是对出家弟子讲的。 它告诉我们佛灭度以后,以戒为师,戒律住世就是佛住世。 这个对于出家人来说必须遵守,佛教有没有前途,会不会灭亡,就看我们对于佛陀最后的遗嘱如何看待。 另外一部遗嘱就是《地藏经》。朱镜宙居士专门写了一本书,名称叫《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 他这个提法有道理,因为《地藏经》里说,佛对地藏菩萨托孤,在忉利天宫托孤,托的什么呢?这个范围就广了,时间就长了。 就是从佛灭度后到了弥勒菩萨成佛之前,这一长段时间内所有的众生都包括在内,着重在人道,天道。 为什么在人道,天道?因为人、天道的众生是法器,人天道的众生容易修行。容易成佛,把人、天道的众生度了,就有更多的人来做度众生的工作。 这遗嘱涉及的时间长,范围广,也体现了佛的悲心之深重,怕我们堕入三恶道,叫地藏菩萨要多方的保护,救度,这个就恰恰像家庭父母临终的时候,谆谆地告诫,反复的叮咛。 所以佛陀讲《地藏经》,十方诸佛都来出席,都来赞叹,就显示了这部遗嘱的重要,也说明了十方诸佛对于众生都是如母忆子。因此这部遗嘱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的遗嘱。 当年弘一大师在听讲《地藏经》的时候,情不自禁在讲堂里忍不住放声大哭。 今天我们学这部经,应该生起佛恩深重难报的思想,不忍圣道衰,不忍众生苦,才发得起菩提大愿。 我们大家都应当发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负佛陀的遗嘱,荷担如来的家业。 《地藏经》最后一品“嘱累人天品”,佛是这样说的,概括起来有四句话:“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咐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怕我们堕三恶道。我们学习了这个,使我们体会到,我们作为佛教徒,必须知恩报恩,体会到佛恩深重,很难报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