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三千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们尊称他为“大雄”。
灵山法会,佛祖右手拈花一笑,传心法同时右手施无畏印,是将右手前臂上举到胸前,手指自然向上舒展,手心向外,即佛祖为令众生得安乐无畏,去除众生一切怖畏烦恼的印相。
左手与愿印,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菩萨能为众生满愿,使众生所祈求之愿皆能实现。空无一物的掌心,代表着大千世界的广阔无边,亦代表着佛法奥理的深广。此印也具有慈悲之意,所以往往和施无畏印相配合。
观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意译为“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 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为了救度众生脱离苦海,于是倒驾慈航,成了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头冠中有一尊化身佛,脚踏莲花手拿杨枝、净瓶、等法器
观世音菩萨是大悲精神的表征。凡是遇到困难的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而得名。任何众生在学习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精神的时候,都可以视作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音译“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等。
文殊师利菩萨手持如意,回头如意,唯有智慧,才能行为如意,事事通达
文殊菩萨,音译“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等。文殊菩萨是大智的表征。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上首,故称“文殊师利法王子”。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梵文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意译为“遍吉”。
普贤菩萨坐在六牙白象背负的莲台上,手执莲花
普贤菩萨是大行的表征。手持莲花,华上置经,面如满月,乘坐六牙白象的天人像。象的特征是力大而稳重,所以常用来形容菩萨的修行勇猛而稳健,不急不躁,徐徐疾进。象是白色,表心地清净;表菩萨以六度含摄万行,牙尖破障,不畏一切障。
“行”,主要是实践佛理的意思。六牙代表六度波罗蜜。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地藏菩萨过去世曾发过“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故有“大愿地藏王菩萨”的称谓,也是佛门大孝的代表。
地藏菩萨头戴五佛帽,右手拿锡杖,左手拿明珠
地藏菩萨是菩萨大愿精神的表征。在释迦牟尼佛入灭以后,弥勒佛未下世之前,地藏菩萨肩负着救度六道众生的重大使命。
佛教造像并不是佛陀的本意,《金刚经》也有不要执著外相的教导。但如果能正确辨认出佛菩萨像,真正理解佛菩萨像所表征的内容,在礼拜菩萨之时,也会多一分恭敬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