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 起
““””
“色”=“美色”?
“往生”=“死亡”? “开悟”=“成佛”? 为什么观音菩萨像女生? 为什么佛陀还“做发型”? ... 得益于影视剧的发达 佛教的许多名词与形象广为人知 但其中也有许多误解 为释大众所惑,本寺特开设 “佛教文化释疑”栏目 每期分享一个佛教文化常识 No. 12 为什么把寺院叫做“丛林”?
这个名称源自哪里? 有何深意?
是所有的寺院都能这么叫吗? 有什么特殊的条件? 让我们一一来了解
“丛林”是梵语“贫婆那”的意译,也叫做“檀林”,本义为茂密的树林。其引申义指僧侣聚集、修道之处,通常特指禅宗寺院,故又称禅林。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有的仿禅林制度而称丛林。
据《禅林宝训》记载:“丛林乃众僧所止处,行人栖心修道之所。草不乱生曰丛,木不乱长曰林,言其内有规矩法度”。所以,将寺院比作丛林,就是喻指寺院乃是规矩之所,是修行的所在。
关于丛林,至今留有“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的说法,是佛教中国化的里程碑式。马祖道一与百丈怀海这一对师徒,开启了禅宗丛林清规制度的中国化,也为禅宗后来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