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元宵节放生)【九华山清源禅寺】 每月放生,随喜功德,可以随时参与,功德芳名将自动记入最近一期放生法会!放生改变命运、增加福报。
九华山清源禅寺 主办方
清源禅寺,千年古刹,始建于宋代,渊源深厚,是影响广泛的佛教圣地。寺庙依山而建,背依九华石林,景区面积约500亩,风景优美、奇石林立、古风犹存,石林中一清泉汩汩而出,被传为“仙水”,八方来客争相汲取。相传“飞来石”是地藏王菩萨途经此处所留下的脚印,五百罗汉山由天然九华石林雕刻,栩栩如
下次放生时间:
正月十五元宵节
放生缘起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渭“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无量无边,不可以胜数: (一)无刀兵劫,免除战争杀祸。 (二) 免天灾横祸,无诸灾难 。 (三)长寿、健康、少病。 (四)多子宜男,所求遂顺。 (五)子孙代代昌盛,生生不息。 (六)官禄亨通,一帆风顺。 (七)喜气吉祥,四季安宁。 (八)解冤释仇,诸恶消灭,无忧无虑。 (九)合天心,顺佛令,物类感恩,诸佛欢喜。 (十)得生天上,享无尽之福。 【诸恶业杀生最重,诸善业放生第一】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是以布施为首,而放生三施俱备。布施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放生花钱买物救赎生命,是为财布施;放生时为众生物命皈依洒净念佛念咒忏悔,是为法布施;放生时救物生命,使其免受恐惧杀害,还其自由,是为无畏施;三施俱备,放生功德广大不可思议!所以大智度论云:“诸恶业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二月至七月正是鱼类产籽季节,一尾产卵的鱼,能产几万至几十万尾鱼苗,救一命就等于救万命乃至数十万命。 恭请大家随缘、随力发心放生。 定期拿出一部分钱去放生,你会收获不可思议的感应,求一个好姻缘、好成绩、好事业、子女好成绩……一切都会有求必应。你不仅挽救了面临屠宰的生命,也积累了深厚的阴德福报……有因必有果,由舍才有得…… 阿弥陀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之以恒、有求必应! 【放生的十种殊胜功德】 1、无刀兵劫。 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人戒杀放生,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而刀兵劫运亦自消灭於无形,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农工家注意於此,力为提倡,必有绝大效果。 2、集诸吉祥。 吾人一发慈悲之心,则喜气集於其身,此感应必然之理。 3、长寿健康。 佛经云:戒杀放生之人得二种福报,一者长寿,二者多福、多寿、无病。 4、多子宜男。 放生者善体天地好生之心,故获宜男之庆。 5、诸佛欢喜。 一切生物,佛皆视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诸佛皆大欢喜。 6、物类感恩。 所救生物临死得活,皆大欢喜,感恩思德,永为万劫图报之缘。 7、无诸灾难。 慈悲之人,福德日增,一切患难皆无形消灭。 8、得生天上。 戒杀放生者,来世得生於四王天,享无边之福。若兼修净土者,直可往生於西方极乐国土,其功德实无涯矣。 9、四季平安。 现在为人生极危险时代,盖烟酒之癖、恋爱之魔缠绕众人;如众生报恩,则诸恶消灭,四季安宁。 10、世代福寿。 动物由下级进於高阶之状态,与人类由野蛮进於文明之阶级相符合。据生物学家之言曰:凡生物皆应於外界之状态而生变化。如人人戒杀放生,则生生息息,善心相感正似子孙代代相传,永远福寿。 历代祖师放生之佐证 一、憨山大师放生偈 人既爱其寿 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令 放生免三灾 放生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 放生官禄盛 放生子孙昌 放生家门庆 放生无忧恼 放生少疾病 放生解冤结 放生罪垢净 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贤行 放生与杀生 果报明如镜 放生又念佛 万修万人证
二、智者大师 隋朝天台山智者大师以衬施买临海渔沪一所为放生池兼为渔者讲金光明经。渔者闻法皆好生去杀,献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三所,亘四百余里俱作放生池。有偷捕者,立即得祸。今之西湖乃大师所创之古放生池也。
三、永明大师 五代时,师为余杭县库吏,屡以库钱买鱼虾等物放生,后坐监守自盗罪被判死刑,临刑面无戚容,人怪而问之,答云:将生极乐世界,岂不喜乎!王闻而释之。师自此出家为僧,终得成道业,后世尊为莲宗六祖。
四、莲池大师 明朝莲池大师立放生池于上方、长寿二处,著戒杀放生文,广劝世人戒杀放生,并有莲池大师放生图解,谆谆告诫他人因果报应的真理,流通天下,迄今三百余年。后世尊为莲宗八祖。
五、印光大师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提倡戒杀放生,不遗余力,尝言放生有十大功德,极乐寺放生池疏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序等诸多疏序中,篇篇皆言辞剀切,谆谆教诲吾人戒杀放生,因果必报之真理。
六、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亦尝言: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五欲生西否?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惟愿诸君自今以后,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杀生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