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辞亲割爱遁迹空门,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事实上,佛教的教义是否真的有失于孝道呢?出家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又是否真的不闻不问,等同抛弃呢?殊不知佛说一代时教,皆可从“孝道”来延伸发挥。
佛教认为孝道有两种,一种是世间的孝,一种是出世间的孝。莲池大师说:“世间之孝,一者承欢侍彩,而甘旨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而成圣成贤,以显其亲,是则世间之所谓孝也。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永别四生,长辞六道,莲胎托质,亲觐弥陀,得不退转,人子报亲,于是为大。”自古佛门多孝子,让我们一同了解佛菩萨和佛门大德都是如何报答父母恩的。 释迦牟尼佛报答亲恩 释尊成佛以后,先度父亲净饭王,恐其父王对佛法不信仰,特派优婆离尊者到王宫,腾身虚空,显现种种神通。天龙八部示现种种庄严供养,以折服人间帝王富贵之俗念,使其安心皈依三宝。释尊又以般若圣智,阐明世间苦、空、无常的至理。最后劝导父王和所有释姓王族,均修圣道之法。净饭王证得法眼净,其他族人证果位者甚多。释尊为报答母恩,上升忉利天宫,为摩耶夫人宣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共九十日,佛门中也把此经称为佛教中的孝经。 地藏王菩萨救拔母亲 又于无量阿僧祇劫前,有一生中,地藏王菩萨在清净莲花目如来像法中修行,名叫光目,秉性孝顺,为救亡母堕落恶道及短命之报,于佛像前发弘誓愿:“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虚云老和尚 三步一拜朝五台报母恩 虚云老和尚出家已有二十余年,年岁愈大,虚老对于报答父母生养劬劳的宿愿愈来愈强烈了。 于是,虚老决定以三步一拜的方式朝礼五台山,报答双亲养育之恩。 朝拜路上,虚老晓行夜宿,无论风雨晦明、严寒酷暑、饥寒饱暖,全不挂怀。 虽然历经外境种种磨难,始终不失正念,甚至感动文殊菩萨现身救度,终于在三年后到达五台,得以报答浩瀚父母恩,圆满朝山大愿。 莲池大师《七笔勾》有云:“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父母之恩,无以为报, 真正的孝子贤孙, 又怎么会满足于世俗功业, 五色金章,光耀门楣, 何不深究真空, 帮父母得离尘垢, 究竟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