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HS1396591179 于 2022-8-10 11:21 编辑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请僧人为亡者诵经拜忏,谓之超度。诵经等使鬼魂脱离苦难。 壹、超度的条件
一般人却把超度两字,仅拿来当做超度亡灵之说,这种言说不很正确,超度的实际意义是超越生死,共度涅槃彼岸,是名超度也。超度的对象有三点立场,何等为三? 一、现生中能令迷妄者,邪见者,导归正见(梵语samyag-drsti),由思想上的矫正,破迷启悟,是名超度,是思想上的超度。 二、现生中能依正见而起修,因修而证悟,得入涅盘,因而解脱生死,远离六道轮回,是名现生超度。 三、死亡后,眷属以虔诚之心,邀请出家师父为亡者开示、念佛、诵经,做佛事等等,普令亡灵得以往生净土,是名善后超度。 佛虽有不可思议广大神通,但众生造业亦不可思议,所谓:神通不能敌过业力,业力能障圣道,业力如枭雄,具足千奇百态,难调难伏。 自作自受的果报,欲超度上升乃至减轻其业报,确实不易,超度成就必须有超度成就的条件。 譬如:超度者必须具足高超圆满的德性,以虔诚之心而为亡者超度,那么亡者亦须具足背尘合觉之念,肯忏悔发露罪愆,一心一意禀持著断恶向善的意志,有浪子回头之悲切,若能如此相应,才有超度上升与减轻罪业的机缘。 若超度者具足圆满的德行,同时很悲切的为亡者超度,但是亡者不肯忏悔发露罪业,亦然背觉合尘,毫无浪子回头的意念。 若如此的超度,唯恐甚难,因为超度必须有超度的条件,因缘具足,方能构成超度的事实。 贰、超度的公案
有这样一个公案:佛陀住世时,有一天,有位在家弟子痛苦的前来请示佛陀说:“慈悲的佛陀啊!我每日学佛、念经、祈求,为什么我做生意都失败?家内不安,痛苦连连,甚至连衣食都成问题。到底我前世造了什么恶业,今生受此果报?佛啊!请救我”。 佛陀听了之后,慈悲的以禅定观察此人前世,发现他的前世,是生在婆罗门富贵家,因为家族不再为祖先做超渡了,以致他的祖先在六道中受苦。 于是,佛陀化身长者,来到婆罗门家化缘,婆罗门很高兴的请佛陀入内供养。 佛陀问他们是否有为祖先超度?婆罗门说:“我们为祖先超度了三十年,相信他们都已投胎,应该不用再超度吧!” 佛陀开示说:“超度祖先是不能中断的,每年还是要请出家众为他们做超度及布施,即使他们都已转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度获得利益;相对的你们现世者也能得到事业顺利、阖家平安。” 婆罗门听完佛陀的开示后,请出家众为祖先做供养、超度。 不久之后,转世的婆罗门者,因获得前世家人的功德利益,因此生意兴隆,家内祥和,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