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清源佛教网

搜索
查看: 752|回复: 0

佛法治“嘴笨”的方法,了解一下!

[复制链接]

1866

主题

1933

帖子

685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54
发表于 2021-8-23 06: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家|随|喜|法|门
关于“说话”这件事
你有没有过下面这些经历:
小时候,被长辈责怪
“你这孩子,嘴怎么这么不甜?”

家庭聚会时候,被迫表演才艺
大家从头开始说祝福词,自己想的被前面都说了
到自己这支支吾吾.....

长大一点,与人交往
隐隐觉得自己词不达意
也许,还被人冠上
“话题终结者”“情商不高”等称号

如果你正被这件事困扰
不妨尝试一下佛家的“随喜法门”
其实“随喜赞叹”这四个字出自佛经,例如《杂阿含经》中就有“示教利喜,随喜赞叹”的说法。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中的第五大愿也有说“随喜功德”,按照普贤菩萨的说法,真心赞美随喜别人的功德,即是行善,赞叹的人也会获得跟行善之人一样殊胜的福德。当然,随喜不光是内心中的境界,更重要的是行,即别人做善行,你去跟他一起做善行,也就是成就别人的善行或助一臂之力,甚至可以说自己做不到,内心中升起这种向往之心,也是随喜,也有其功德。“嘴笨”,一方面是因为,在“语业”的修行上缺乏积累;另一方面,也是更加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内心对他人的,成功、健康、善举、快乐等难以感知或不以为然,甚至轻慢嫉妒。修“随喜”,则能针对问题根源加以对治,不仅修口业,更是修心。随喜,不同于世间的话术、口才技巧,所修的重点在内心。
若嘴甜,心不正,对自己有利益,就说好话、大话;没利益、伤害利益的,则是冷漠、恶语、挑拨离间。
在世间,这叫做“口蜜腹剑”“满嘴跑火车”,佛法中,则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
因为前面的原因,所以导致结果:多被人毁谤欺骗,眷属乖离、亲族弊恶,常闻恶声、言多争讼,言无人受、语不明了。以上,也是造成令后世“嘴笨”的原因
修“随喜”,有一个窍门,就是“暗称他人功”,当面称赞,很容易“不走心”,背后赞叹,可以有效避免一切不善发心。背后容易伤人,但反过来背后也容易真心赞美他人。
1.避免“谄媚”
即“拍马屁”,为了讨好别人,夸大宣扬,在对方听不到的场合
依然能称扬其功德,可以防止阿谀奉承的习气发作
2.避免“嫉妒”
避免不走心、心口不一的“商业互吹”,能做到背后赞叹,一定不是为了别人和自己的面子,而是真心发现、认可对方的功德。
3.有助“和合”
思绪看不见、摸不着,但力量却是巨大的,发自内心的赞叹、认可,即便不通过外在的语言、行为表现出来,也一定能在人际间形成融洽、和合的“磁场”,即使有时“笨嘴拙舌”“词不达意”,对方也能感知到我们内心的善意,不容易起误解和对立。其实,“嘴笨”未必是问题
关键是要解决“意业”“口业”的不圆满将改善的关注点聚焦到内心改变麻木、嫉妒、骄慢等不良心念培养起慈悲、欢喜、平等的善心不会说话的问题会在不知不觉中瓦解、消失不信,你可以试试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