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7-21 09: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7.恶口咒僧,不见天日
佛世之时,王舍城有一位长者,财宝多得无量,长者的妻子怀胎十月将要临产,胎儿却始终不肯出生。
不久,又有身孕,生产之后,前面怀的胎儿仍然住在右肋部位。这样接连产下九子,先前的胎儿都不肯出生。后来长者的妻子生重病死去。
亲友们把她的遗体抬到坟场,请来大医师耆婆,剖腹取出一个小孩,身体虽小,胡须和头发都已经苍白,他弯腰驼背地一边走一边环顾四周,开口对亲属们说:“你们要了解,我是前世以恶口骂僧,此生才在母胎里经过六十年受这种苦恼。”
亲属们听他这样说,都悲哀哭泣,说不出话来。
当时世尊知道老小孩的善根已经成熟,就带着大众来到停尸场所,叫小孩:“你是长者比丘吗?”
老小孩说:“我是。”连问三次,都回答是。大众问请佛陀这事的前世因缘。
佛说:“那是迦叶佛的时代,一次比丘们结夏安居,众僧和合,派遣一位老比丘作僧众维那,大众共立制度,安居期间,得道的圣僧才可以和大众一起自恣,否则没有资格。
老维那没有得道,僧众不许他布萨自恣。
他心里恼恨,发劳骚说:‘我专门管理僧众事务,让你们能安心办道,今天竟被拒之门外,不许自恣布萨羯磨。’
然后他就辱骂僧众,不久被关入一间屋子里。
他怒气未消,大声叫嚷说:‘我要让你们常在黑暗之中不见光明,就像今天我被关入暗室一样。’
说完之后,老维那便自杀身亡,堕在地狱之中受极大痛苦,今天才脱免做人,承着恶口黑业的余报,还要在母亲胎狱中住六十年,不见天日。”
8.以外号嘲讽羞辱别人
还有,往昔一位三藏比丘见到一位老比丘缓慢地进餐,说他象老牛反刍一样,以此恶业,他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牛,后来成为最后有者,生来即长有两个咽喉,反刍食物。
另有一位三藏比丘对其他比丘说:“你们如牧童一样。”结果他五百世转为牧童。
有一位年轻比丘,见老比丘跳过水沟的样子很滑稽,就随口说道:“你刚才的模样像猴子。”
结果五百世转为猴子。
9.嫉妒讽刺别人,贫穷五百世
有个女人请佛来她家供养, 佛先答应了一个穷人, 就没有答应她. 这个女人嫉妒之下, 就讽刺那个穷人, 结果这个女人后来五百世都贫穷。
网络上说话讽刺人的要小心了,自己讽刺别人什么,自己五百生都会如此。
如果远离恶口,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
佛在《十善业道经》中云:“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何等为八?
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
三、言必契理。
四、言词美妙。
五、言可承领。
六、言则信用。
七、言无可讥。
八、言尽爱乐。
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口说善言能令人心生欢喜;口出恶言,除了令人生恼,还须自受恶业苦报。所以,平时说话时,应当三思而行,即使自己处于愤怒之时,也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说伤人感情的话语。
古德云:“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由此足见一句话的影响之大!
常说是非,口业不净者,人见人厌;反之,常以好言,真诚称赞别人的长处,人际关系必定很好。
因此,我们为人处世要经常反省检讨自己有没有四恶语的过失,如果有,马上就要忏悔、改过;如果没有,我们也应当谨言慎行,避免招致口业之祸。 |
|